好像是又咕了一天
# 从球场之争看一类政治手段
试考虑这样一类生活中常见的情境:
活力四射的体育课,欢乐的自由活动时间,由老师分配好的 A 班活动场地中却迎来了 “不速之客”–其它班的同学由于羡慕 A 班拥有光照条件更为良好的场地,而不经与 A 班同学商量就擅自在场地中打起了球。由于活动场地本就十分狭小,这一行为更是严重影响了 A 班同学们的正常活动,而若将他们全部加入 A 班的活动中则会导致大部分 A 班同学运动时长的减少。本着 “扫干净屋子再活动” 的朴素想法,A 班同学自然会想着将场地内的其他同学赶走,那么,他们该如何做才能保证花费时间尽可能少的同时又能保证能够较好的达成目的呢?
一个较为轻松且简单的做法是直接报告体育老师,由他来解决这一问题。但大家都是有着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高中生了,这一做法不但没有体现 A 班同学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次数一多老师会感到烦躁,被赶走的同学也不会服气,没准下次乘老师不再又会来,治标不治本,故首先排除此解法。
还有一种较为常用的解法是拉上几个声强力壮的同学,直接上去强硬而不失礼貌地将其赶走。但由于场地内同学正处于运动中,贸然上去容易被体育器材所伤害,同时,这样也极易使事情激化,引发口角与肢体冲突,并不可取。
更为深入地考虑以上两种做法的内核思路是什么?第一种,告老师,是主张利用外部更具支配性的力量来直接裁定问题,在历史长河中寻找例子,有点类似一些藩属国应对内乱而请求其宗主国予以军事政治上的援助。可借来的东西并不是自己的,这一做法只能解一时之渴,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第二种做法则是较为激进地主张从正面解决问题,这一解法在本身实力并不强的情况下是伤敌未必一千,而自损可能八百的招数,并不能够高效低损失的解决问题。
考虑前面两种做法的失败之处在于无论是你寻求更高一层支配性的援助,还是单枪匹马直接硬碰硬,你都是将自己放在了少数的,强势者位置,并没有有效的关注到与此时看似利益无关的大部分群体。或者说,对于此类问题,我们应该采用 “将朋友搞得多多的,将敌人搞得少少的” 这一经典政治手段,更为具体地,就是想方设法团结大部分人,针对一小撮人,实际做法笔者目前还没有尝试过。
考虑站在更高的视角来俯瞰 “团结大部分人,针对一小撮人。” 这句话,我们注意到这句话应该是有逻辑联系的,在刚刚情境的讨论中,我们暗含的逻辑关系是 “为了针对一小撮人,而团结大部分人。” 事实上,笔者认为,另外一种正好相反的逻辑关系可能更为高级,也就是 “为了团结大部分人,而针对一小撮人”,这一思路在历史上应该是有相当多的历史实例的,只不过一般施政者并不会说出来。举一个不那么恰当的例子,二战时期的纳粹党,就是为了团结大部分德国民众,而打击犹太人,从而巩固其自身的统治,才有底气与实力对外军事扩张。值得辨析的是政治手段只是为了达成目的所采用的 “术”,本身是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好坏之分的。